这场交易不仅因关联方身份引发争议,更因蜜雪冰城首次跨界酒精饮品赛道而备受关注。从品牌战略到资本博弈,从市场潜力到行业格局,这场收购背后藏着怎样的商业逻辑?
一、交易核心:关联方与3亿资本的博弈
1. 交易结构:增资+股权转让的组合拳
蜜雪冰城通过两步完成对福鹿家的控股:
- 第一步增资:以2.856亿元现金认购福鹿家新增注册资本,获得51%股权,成为第一大股东;
- 第二步股权受让:以1120万元从独立第三方股东赵杰手中收购2%股权,最终持股比例达53%。
交易完成后,福鹿家成为蜜雪冰城的非全资附属公司,财务业绩并入集团报表。值得注意的是,此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——福鹿家实控人田海霞是蜜雪冰城CEO张红甫的配偶,交易前其直接及间接持股超80%。
2. 估值争议:523倍市盈率的"战略豪赌"
根据公告,福鹿家截至2025年8月31日的未经审核净资产为1952万元,2024年净利润仅107万元。按收购价计算,其市盈率高达523倍,市净率达29倍,远超A/H股啤酒板块平均30倍市盈率、2.5倍市净率的水平。
蜜雪冰城解释称,因福鹿家盈利不稳定,独立估值师采用"企业价值/最近12个月收入"倍数法,对标华润啤酒、百威亚太等7家上市公司,得出估值区间2.4亿—2.8亿元。但市场质疑声未平:一家净资产不足2000万元、刚扭亏为盈的企业,为何能撑起近3亿元估值?
二、福鹿家是谁:从便利店到精酿啤酒的"蜜雪系"孵化
1. 品牌基因:田海霞的连续创业史
福鹿家的故事始于蜜雪冰城家族内部。2018年,田海霞入局便利店赛道,次年推出"芙鹿家"品牌,首店选址河南财经政法大学(蜜雪冰城创始人张红超的母校)。2022年,品牌战略转向精酿啤酒,2025年1月更名为"鲜啤福鹿家",加速全国化布局。
田海霞入局便利店赛道,推出"芙鹿家"品牌
品牌战略转向精酿啤酒
更名为"鲜啤福鹿家",加速全国化布局
截至2025年8月,福鹿家已拥有1200家门店,覆盖全国28个省份,2024年扭亏为盈。其商业模式与蜜雪冰城高度契合:
- 加盟模式:收入主要来自向加盟商销售物料和设备;
- 供应链共享:使用蜜雪冰城联合冷链配送,总部设于蜜雪全球总部基地;
- 品牌视觉:红底白字招牌、低价策略,延续"蜜雪系"风格。
三、蜜雪冰城的算盘:从茶饮到"早C晚A"的全时段布局
1. 增长焦虑:新茶饮赛道触顶
2025年中期,蜜雪冰城营收148.75亿元,净利润27.18亿元,居上市新茶饮企业首位。但行业增速已从2023年的44.3%放缓至12.4%,古茗、茶百道等品牌通过9.9元低价策略挤压市场,外卖平台1元奶茶加剧竞争。蜜雪冰城上半年闭店1187家,同比增加388家,被视为有意放缓扩张。
2. 战略协同:啤酒补位"晚A"消费
蜜雪冰城已构建现制果饮、咖啡、冰淇淋等日间消费场景,鲜啤福鹿家的加入将消费场景延伸至夜间,形成"白天喝奶茶咖啡,晚上喝精酿"的全时段覆盖。
从供应链看,蜜雪冰城五大生产基地和全国物流网络可赋能福鹿家:
- 成本降低:集中采购使原料成本下降;
- 损耗控制:智慧冷链将鲜啤运输损耗率从行业平均8%降至3%以内;
- 规模扩张:依托5.3万家门店网络和标准化运营体系,助力福鹿家通过加盟模式快速复制。
四、争议与挑战:关联交易、估值泡沫与市场检验
1. 关联交易的红线
尽管蜜雪冰城称交易遵循商业条款,但田海霞作为实控人家属的身份,仍引发市场对利益输送的质疑。
2. 估值泡沫的风险
按2024年净利润计算,福鹿家收购市盈率达523倍,远超行业平均水平。若福鹿家无法保持增长,高估值将成蜜雪冰城的财务负担。
五、结语:一场"夫妻店"的商业实验
蜜雪冰城3亿收购福鹿家,既是资本层面的关联交易,也是战略层面的赛道拓展。从田海霞的便利店创业到精酿啤酒孵化,从蜜雪冰城的供应链赋能到全时段消费布局,这场交易折射出中国消费市场的两大趋势:
- 品类跨界:企业通过延伸产品线寻找新增长点;
- 家庭创业:家族资本与商业资源的深度绑定。
然而,高估值争议、关联交易质疑、市场执行风险,如同三杯不同度数的啤酒,考验着蜜雪冰城的品鉴能力。这场"夫妻店"的商业实验能否酿出甜酒,仍需时间与市场的双重检验。
公众号同步发布
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,获取更多行业深度分析与趋势解读
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